来源自: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北京开幕。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完成世界钢铁工业史最大规模产能转移、而今又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的首钢,自然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盛事在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非常重视,向中国冶金报社提出“首钢为服务保障冬奥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首钢转型、宣传首钢与冬奥会”的要求。中国冶金报社制订了《首钢转型和冬奥会报道方案》。2021年12月10日,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带队赴首钢做好对接工作,与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和党委副书记何巍等领导座谈交流,讨论完善报道方案。
在首钢搬迁发展过程中,首钢本着大局意识,争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与支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首钢的企业转型、产品转型、绿色转型、功能定位转型和员工转型,本报特推出首钢转型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相信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家国有老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突破,并得到有益启示。
图为首钢京唐公司俯瞰
逐梦山海行——从城市钢厂整体搬迁到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钢厂
曹妃甸,这个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亲手标注过的“北方大港”,因首钢的到来而活力绽放、燃梦出发。至2020年底,首钢京唐年钢产能已达到1370万吨,成为国内单体钢铁产能规模最大的钢厂。根据首钢股份发布的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上半年报,2020年,首钢京唐营业收入达到436.85,亿元,实现净利润16.7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384.69亿元,实现净利润29.27亿元。
2005年3月5日,首钢在距离北京220公里的曹妃甸岛上正式开工,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一期围海造地工程。同年10月22日,首钢京唐公司成立大会在曹妃甸举行。2007年3月12日,首钢京唐公司正式开建。2009年5月21日,1号5500立方米高炉送风点火顺利出铁,随后炼钢、热轧线、冷轧线相继投产。2010年6月26日,首钢京唐一期工程主体设备全面建成投产。2010年12月16日,拥有91年历史的首钢北京石景山区钢铁主流程实现安全停产、经济停产、稳定停产,首钢向世界兑现了2010年底前全面停产的郑重承诺。
在首钢迁钢、顺义冷轧厂、首钢京唐等先后建成投产的过程中,首钢还跨地区联合重组了长钢、水钢、贵钢、通钢等企业,成功构建起 “一业多地”的钢铁生产体系,钢铁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产品结构实现了由传统长材向高端板材为主的转变。
今天,103岁的首钢已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粗钢年产能3000万吨以上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担当做引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者
“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首钢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作为入驻河北曹妃甸的第一个龙头企业,首钢京唐带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极大地促进了曹妃甸矿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通过实施搬迁调整,首钢京唐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吸纳河北等地的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一条钢铁产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促进了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谈到未来发展战略时,张功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首钢“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即做优做强钢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专业化程度高、精细化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布局合理、高效运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产业集团。如今,首钢已整装再出发,着力打造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技术创新的新高地。